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小孩子学方言好还是普通话好”的神回复“你知道为什么骗子打电话给我妈冒充她儿子从来没成功过吗?”,就可以想到学习一种方言远比学习一门外语难,特别是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因为方言的学习不像外语那样可以用文字表述。
再过几个月宝宝就满一周岁了,宝宝现在慢慢会说话了,这个时候就会纠结到底教宝宝学方言还是学普通话?网上看了很多讨论,大部分建议还是支持先说方言,而身边很多亲戚朋友的小孩都是从小就教他们学普通话,但是我发现也有很多问题,比如长大了虽然可能听得懂家乡方言但是并不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损失,在我看来,学习方言的重要性和意义还是有的:
一、归属感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这么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实方言可以找到一种归属感。在我国,大多数方言都无法用文字表述,只靠着人们口口相传,方言里饱含着的是对家乡的深情!方言消失的危害就是以该方言为载体的所有地方文化的消失,比如戏曲、风俗。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会渐渐淡化,归属感就会消失。
二、文化的传承
方言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最自然本质地表达多元文化的根基,反映着一个地方的人文特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多元文化的充实永远无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底蕴的国度,曾经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是学校及电视中不允许讲方言,从而导致很多中华文化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入侵而不是中西融合。方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的传承很重要!
三、能力的拓展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学说话就是从学说方言开始的,不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在的家庭都慢慢放弃教小朋友说方言,一开始就会教他们说普通话,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的幼儿园都说普通话,如果从小说方言可能会影响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其它小伙伴的交流,但是个人觉得我们不用怀疑小孩子的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生活在说普通话的环境中,小朋友会很快适应普通话的环境。
因为真正影响小孩子交际能力的并不是语言,而是小朋友的性格及家庭环境。其实,学习方言从某种角度来讲,可能还会提升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例如维吾尔语的小舌音对于法语的学习和吴语的连读变调对于日语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其实,语言包括说话,还有交流方式和交流能力。宝宝的语言发育在于引导方式而不在于语言种类多少,多语种环境并不会影响宝宝发育。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不能摒弃,需要保留和传承,应该要学。而普通话作为一种推广语言,是我们的使用工具,也必须要学。建议家长,孩子在学说普通话的同时不要排斥方言,应让孩子根据语境自由转换。
方言好,先方言,普通话随时可说
觉得还是言方吧,普通话将来到社会上不用学就会的。